海外翻墙免费加速器:[入口]
基于定义,我们会发现用户运营就是围绕人做两件事:一件事情是让产品体验不断优化,另一件事情是让产品上的新老用户“玩”得更爽。基于这两件事,最后促进产品成交变现。在这个过程中,产品不断迭代,用户也在经历一个“从0到1”的漫长时期,运营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从宏观角度去看用户运营的全貌,我们可以从用户和产品的两个角度来观察。
我们先从用户价值的角度来看从需求被唤起到决策过程用户的7个运营节点。
1.需求唤醒
在清晰定位产品服务的用户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截流目标用户,让其对我们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兴趣(注意,这里还没有品牌的事儿,因为对于初期用户来说品牌的势能还太微弱)。“需求唤醒”需要在适当的需求场景中被激活,帮助用户从感知上初步达成需求匹配。简单来说,比如在北京的上班族晚上加班经常打不到车,这成为了一个生活痛点,所以当“滴滴”在写字楼TED展示其通过手机App解决打车问题的时候,用户的需求被激活。
2.信息检索与互动
在用户做出购买决策之前,需要通过更多的信息检索方式,诸如搜索网页、关注微信号、查看网上评论,或者听取朋友建议来获得与产品相关的更全面的辅助进行判断的信息,与此同时参与和产品的互动,从而最后做出尝试的决策。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简单地描述为“成为产品注册用户,并且产生使用动机”的过程。
3.使用决策
具备动机的注册用户,并不一定产生购买或者使用行为。这个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册激活和初期使用产品的环节。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找到能够刺激用户转化和尝试产品的节点,通过有效的运营手段结合使用场景让他们进行初次尝试。
4.购买与升级
在首次购买后,用户有三个选择方向:二次购买、放弃卸载和留下使用。从众多产品的留存数据来看,即使我们跨过了首次消费的转化门槛,后续的用户留存程度依然堪忧。对于产品来说,维护一个初始用户的成本居高不下,甚至可能超过百元。
反之老用户的维护成本会越来越低,产出高价值的长尾效应。所以需要对处在这个环节的高价值用户格外重视
,以保证他们回到平台上的次数和每次的使用时间,并且筛选对平台有价值的用户,促成其“从1到2”的转化进阶。对于依靠增值服务变现的产品,可以在此环节促进用户尝试更多低门槛的功能性服务,增加使用黏性。
5.精细化服务
随着用户与产品的互动不断深入,平台对用户的定位也随之精细。通过用户的大数据建模,帮助我们对现有用户有了多方面的数据解读,通过算法分析和对不同分类下的用户进行差异化服务,一方面让用户投入更加有效,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挖掘更多用户标签和场景,让商业产品体验更加流畅。
6.重复购买
精细化运营的本质是提速老用户的变现能力,在几次购买和使用产品后,用户会在一个产品定义的临界流失点后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一个黏性用户并会自主回到平台,发生消费。在此阶段,除了帮助用户度过安全期之外,还需要在用户趋向流失前采取挽救措施。
7.用户口碑
在服务完善且用户氛围优秀的产品环境下,很容易发生高浓度的用户口碑传播效应。可以围绕产品价值和用户兴趣,以产品生态完善为基础,打造一个健康运转的集产品、用户、品牌于一身的用户社群。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初次决策购买期、使用升级期、重复购买期和口碑传播期是对周期内用户进行价值转化的主要节点,值得我们注意。